谷雨:雨生百谷夏将至——"随时节流转,品书香诗韵"导读活动(五)
撰稿人:图书馆 时间:2024-04-19 15:07:30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。 “清明断雪,谷雨断霜”此时节的北方,柳絮飞落,牡丹吐蕊,樱桃红熟,到处洋溢着阳春三月暮春时节的浓郁生机。在中国古代,许多诗人都不吝笔墨写下关于谷雨时节的诗歌,表达对春天的留恋和对夏天的期待。
咏廿四气诗·谷雨春光晓
唐·元稹
谷雨春光晓,山川黛色青。
叶间鸣戴胜,泽水长浮萍。
暖屋生蚕蚁,喧风引麦葶。
鸣鸠徒拂羽,信矣不堪听。
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谷雨时节远山如黛,春水如兰的明媚春光,还点明了谷雨三候:“一候萍始生;二候鸣鸠拂其羽;三候戴胜降于桑。”宋代诗人范成大也曾写过谷雨的诗: “蝴蝶双双入菜花,日长无客到山家。鸡飞过篱犬吠窦,知有行商来买茶。” 这首诗描述了谷雨时节蝴蝶翩飞菜花间的农忙景:还记载了谷雨摘茶的习俗。
谷雨习俗:民间谷雨时节有摘谷雨茶,赏牡丹花,吃春,祭仓颉等传统。历代诗词中亦多有记载。
一、摘谷雨茶。谷雨茶也称雨前茶,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。“开籯淡淡楚山馨,入眼纤纤谷雨青”。,春茶鲜美,过了谷雨,植物生长迅猛,一发不可收拾,就不适宜再采收了。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、辟邪、明目等。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,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泡水饮。
《阳羡杂咏十九首•茗坡》
(唐)陆希声
二月山家谷雨天,半坡芳茗露华鲜。
春醒酒病兼消渴,惜取新芽旋摘煎。
谢中上人寄茶
唐•齐己
春山谷雨前,并手摘芳烟。
绿嫩难盈笼,清和易晚天。
且招邻院客,试煮落花泉。
地远劳相寄,无来又隔年。
谷雨之前,春山之上,人们忙着采摘着春茶。傍晚,用浮着落花的泉水烹煮友人寄来的新茶,邀请邻居一起品尝。“一片冰心在玉壶”。新茶上市,邀君品尝。谷雨,就是要陶醉在雨前香茗的氤氲之中。
《谷雨》
清•郑板桥
不风不雨正晴和,翠竹亭亭好节柯。
最爱晚凉佳客至,一壶新茗泡松萝。
几枝新叶萧萧竹,数笔横皴淡淡山。
正好清明连谷雨,一杯香茗坐其间。
谷雨天气微风不燥,十分怡人。翠竹亭亭,赏心悦目。最喜欢的,便是傍晚清凉,又有佳客到来,泡一壶松萝新茶,清香弥漫。闲来画几笔,竹叶鲜嫩而稀疏,春山淡远。刚饮清明酒又品谷雨茶,一杯香茶在手,坐在竹石画间,真是快乐和自在呢。
“诗写梅花月,茶煎谷雨春”,一杯清茶,百味人生。
二、赏牡丹花。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,已是“花褪残红青杏小”“枝上柳绵吹又少”的暮春, 此时的牡丹却正盛开,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“谷雨花”。“谷雨三朝看牡丹”,至今,山东菏泽、河南洛阳、四川彭州多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,供人们游乐聚会。“问东城春色,正谷雨,牡丹期。想前日芳苞,近来绛艳,红烂灯枝。”(王恽《木兰花慢•谷雨日》),对于花中之王,古今文人墨客自是不惜笔墨,留下大量诗词。
牡丹图
明•唐寅
谷雨花枝号鼠姑,戏拈彤管画成图。
平庸脂粉知多少,可有相同颜色无。
《白牡丹》
唐•王贞白
谷雨洗纤素,裁为白牡丹。
异香开玉合,轻粉泥银盘。
晓贮露华湿,宵倾月魄寒。
家人淡妆罢,无语倚朱栏。
三、谷雨食椿,又名“吃春”。北方有谷雨节气吃香椿的习俗。“雨前椿芽嫩无比,雨后椿芽生木体。”意思是谷雨前后是吃香椿的最佳季节,此后因椿芽变老而难以食用。谷雨前后香椿树嫩芽初萌,醇香爽口,营养价值高,有“雨前香椿嫩如丝”之说。
《溪童》
宋•元好问
溪童相对采椿芽,指似阳坡说种瓜。
想得近山营马少,青林深处有人家。
诗中描写了一群小孩子在溪边采摘香椿芽的生动情景:春色渐浓时,双双对对的孩子骑在树上采摘椿芽,整个画面清新怡然,活泼可爱。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香椿芽在宋代已经是妇孺皆知的食材了。
《村居》
明•李濂
浮名除宦籍,初服返田家。
腊酒犹浮瓮,春风自放花。
抱孙探雀舟,留客剪椿芽。
无限村居乐,逢人敢自夸。
明代文人李濂为官数载,后归乡野治学,诗人无官身轻,躬耕陇亩,含饴弄孙,好不自在。偶有客来,捧出窖里家酿的腊酒,又在和煦的春风里采摘椿芽。这样的待客方式,这样闲适的田园生活,多么令人向往啊 !晚清康有为专门写有一首《咏香椿》:山珍梗肥身无花,叶娇枝嫩多杈芽。长春不老汉王愿,食之竟月香齿颊。
这些古诗不仅描绘了谷雨时节的自然景观,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。它们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,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机会。让我们阅读古诗词,欣赏传统美,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吧。
春未了,夏将至。让我们沐浴着春光,边读书、边前行,走向即将到来的蓬勃夏日!
(撰稿:魏鹍 审核:王志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