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韵“二月二”,春归“龙抬头”——"随时节流转,品书香诗韵"导读活动(二)
撰稿人:图书馆 时间:2024-03-11 09:55:35惊蛰,二月节,古称“启蛰”,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3个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二月节,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,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” 此前,动物入冬藏伏土中,不饮不食,称为“蛰”;到了“惊蛰”节气,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,称为“惊”。 “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”。时令进入惊蛰之后,长江流域
“惊蛰”方至,我们又迎来了中国传统节日“二月二,龙抬头”。春风拂面,大地解冻,草木萌发,蛰龙开始活动,一年的农事活动也即将开始。相传“二月二”是天上管云雨的龙抬头的日子,此后雨水逐渐增多,预示着一年的好收成:“二月二,龙抬头;大仓满,小仓流。”
在北方,二月二叫龙抬头日,亦称春龙节;在南方叫踏青节,古称挑菜节。大约从唐朝开始,中国人就有过“二月二”的习俗,历代也有诸多记载“二月二”的古诗词流传。今天我们一起品读古诗词,共庆龙抬头,祝愿春龙降雨,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国泰民安。
《二月二》
唐·白居易
二月二日新雨晴,草芽菜甲一时生。
轻衫细马春年少,十字津头一字行。
白居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春回大地,草木萌发的勃勃生机:春天的第一场雨刚刚飘过,乍暖还寒中,溪头草、田间菜齐刷刷萌出嫩芽,蓬勃着盎然生意。马蹄声落,一群少儿朗换下臃肿的冬衣,着春衫、骑骏马,意气风发,相约踏青,翩翩而来。草色遥看近却无,冬雪融尽马蹄轻,少年的英姿勃发与春天的欣欣向荣相得益彰,展现出盛唐的繁荣安泰。今天的我们更能明白,唯有山河皆安,才能人间无恙。二月二龙抬头,昭示今年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。
《二月二日出郊》
宋·王庭皀
日头欲出未出时,雾失江城雨脚微。
天忽作晴山卷幔,云犹含态石披衣。
烟村南北黄鹂语,麦陇高低紫燕飞。
谁似田家知此乐,呼儿吹笛跨牛归?
在南方,二月二也叫“踏青节”,二月的江南,草长莺飞,山水含情,斜风细雨飞燕子。在这样美好的春日,人们呼朋邀伴,相约出游,呼吸着雨后初晴的新鲜空气,看山看水,踏青赏景,享受春归大地的欢欣美好。
《二月二日席上赋》
宋·贺铸
仲宣何遽向荆州,谢惠连须更少留。
二日旧传挑菜节,一樽聊解负薪忧。
向人草树有佳色,带郭江山皆胜游。
载酒赋诗从此始,它年耆老话风流。
二月二,诗人和朋友相聚,席间觥筹交错,谈笑风生:春天已到,风光正好,诗酒趁年华,待耄耋之年再追忆往昔吧。
二月二,龙抬头。龙降祥瑞,万物萌新。冬日已尽,春光正好,让我们带着对未来的期许大步向前,不负归期;愿我们心怀美好,前程似锦!
(撰稿:魏鹍 审核:王志刚)